【走势分析】
1、今天因为港股大幅调整以及隔夜英国疫苗试验失败的影响,三大A股指数也是大幅回调,但是A股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更多是情绪性的影响,市场有较多板块出现调整,但是种业,功率半导体,稀土板块等表现强势,市场依然是结构性行情,市场的本质并没有改变,不必因为市场短线波动而改变心态。
2、本周股指连续震荡整理,多空双方力量均衡不分上下,股指重新回到60均线附近,成交量逐级递减表明市场做多力量略有减弱,其中部分百元强势股下跌造成创业板指回调对市场人气影响较大。但是本周外资除今天外一直在流入,近一个月累计流入271亿资金,后市依然值得期待。建议重点关注内需导向领域,主因经济基本面环比继续温和复苏,重在依靠内需修复。大消费,大基建依然是后市的重点。
3、技术面上,2900点一带是年初放量大涨时的密集成交区,上方套牢盘压力大,需要时间震荡整固、消化浮筹。空方的释放反而令后市走得更稳健。
短期重点关注2800一带支撑力度。另外,正值会议期间,市场观望情绪较浓,资金亦更加谨慎,板块轮动加快,也是今天调整的一个因素。经过今天的调整,大盘又回到强支撑,空方能量得到相当的释放,从技术指标上看,已经到达相当低位,形态上背离明显,在两会政策的预期下,坚定看好后市,而当下不因为短暂的波动改变长期向好的判断,投资者反而应该趁下跌趁回调低吸科技,券商等核心主线的机会。
【政府工作报告透露出哪些重要信息?】
5月22日上午9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今年与往年有什么不一样呢,其中透露出哪些重要信息?
1,货币政策将持续宽松,降息仍然可以期待。
4月平均劳动时间的数据相对3月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作为民生和社会稳定的基石暂时没有出现稳定的趋势。企业扩张与投资依然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后市为鼓励创业,降低企业负担,下半年降息仍然可以期待,未来利率也有可能突破前期的低点,经济下行仍然是利率下行的重要指引,长期宽松的趋势不会改变。而这对资本市场形成了较好的预期。
2,不设经济增长目标,但更关注民生。
今年淡化了对经济增速的要求,但强化了对六稳与六保的要求。六保已经成为今年政府经济政策的最大着力点,这凸显了党中央、国务院在非常时期的底线思维。兜底民生,主要靠四方面政策发力。一是以转移支付为主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尤其是中央新增的两万亿财政资金;二是要通过宏观政策与转移支付保护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这是中国解决居民就业的最重要渠道。只要市场主体能够稳定,那么就业就能稳定,只要就业能够稳定,那么民生就能兜底;三是货币政策要充分与财政政策、就业政策相互配合,保障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提高货币政策向基层传导的效率;四是积极有为的就业促进政策,包括如何解决重点人群(尤其是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如何为失业人员提供救济以及再就业再培训服务等。有了底线,资本市场也同样有底线,这对提振市场信心有莫大的作用。
3,内需成为下半年重点,消费和基建有望大幅回升。
经济动能方面,内需仍然是主要抓手,重点在消费和投资。消费的具体措施目前仍是以地方政府消费券为主,暂时没有整体性的消费政策支持,从政策灵活性上讲,地方政府政策把控的可操作性较强,后续可以关注地方政府的进一步动作。投资方面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主要还是集中于新老基建领域,包括信息网络、5G、新能源汽车和老旧小区改造、交通水利工程等。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提高专项债券可用作项目资本金的比例,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000亿元,增加国家铁路建设资本金1000亿元。今年的债券投放目标如果完全实现,基建投资的增速有望大幅回升。因此,从资本市场角度出发,消费与新基建是核心主线,投资方向不能偏。
4,警惕美国大选期间政治博弈。
下半年进入美国大选的关键期,类似前期限制华为的事件有可能再度升级,疫情舆论和贸易关系都有可能成为政治博弈的重要工具,这些都是资本市场有注意的短期风险点,但是,同时也提供一些机会。建议关注受益于国产替代和自主可控的半导体、芯片等行业。
总之,特殊时期,特别之策,国家为应对困难出台了诸多政策,资本市场绝不会是一潭死水,当前市场底与估值底在前期的磨底中被反复确认过,基本面不存在结构性风险,建议投资者保持定力,坚定看好未来,长线战略性布局券商、大基建、头部消费蓝筹,短线适当参与芯片产业链、数字货币的波段性机会。
【后市策略】
作者:刘宝庆 投资顾问
执业证书编号:A1130619110001
时间:2020年05月22日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具体操作建议,据此操作盈亏自负、风险自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