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分析
一、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夕,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总结2020年工作情况,分析2021年经济工作,整体来说还是围绕人口经济周期下两大方向展开(首次提出提出“需求侧改革与坚定不移走科技创新之路)(消费升级—国内经济大循环、高质量发展—国产自主)
二、最近10年年关走势来看,年关附近将形成一个局部低点,叠加2021年国内外经济有望稳步复苏,基本面因素将持续改善,十四五规划及两会带动政策保持积极,资本市场的改革深化为市场健康发展注入新动力。这次技术修正是今年再次最佳布局机会策略不变(技术上看两大指数有望在半年线附近形成共振发动年关行情)
三、从这次会议来看,2021年信贷与货币进入下行通道,短期货币收紧言之过早,龙头出海(龙头性、稀缺性、成长性)就是2021年投资重点,即使牛市第二季将向前推进,但是结构性行业就是未来大趋势。
四、科技三大主线还是未来投资核心,新能源汽车持股待涨,而消费电子则已经走出底部,当前是良好的建仓时机。半导体风物长宜放眼量,着眼大周期,紧紧把握仓位不要轻易怀疑。券商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确定性较强的机会,当前位置适合中长线布局。消费升级,茅台等大白马高处不胜寒,医疗选龙头,带科技的龙头,长期主义的核心标的。顺周期预期还在继续,但仍然保持中短期思维的整体策略不变。
主题前瞻
1、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宣布中国国家自主贡献一系列新举措
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2、5月中旬至今生鲜乳价格快速上涨 牧场与乳企协议价上浮10%
5月中旬至今,生鲜乳价格快速上涨,牧场与乳企协议价上浮10%,协议外市场价一度攀升至6.2元/公斤,较此前市场均价上涨近一倍。
3、商务部:进一步巩固消费持续回暖态势 开展一系列促消费工作
临近年底,消费市场将保持持续回暖、加快复苏态势,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仍增长4.3%。接下来,商务部组织开展全国性消费促进活动,通过注重远近结合,并行推动消费侧的拉动及供给侧升级,提振大宗消费,预计2021年社零总额将会进一步回升。
4、Oculus Quest 2(VR)北美断货 预计年出货量500万-700万台
随着互联网巨头在软硬件、内容、应用端不断发力,且应用场景与设备融合度不断提升,VR产业有望迎来快速发展,5G技术普及也有望显著改善用户体验,在C端与B端市场同时取得突破,进一步打开行业天花板。
重磅会议
2020年12月1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定调明年经济工作总方向。
我们都知道:12月政治局会议上提出的内容是未来一年的核心政策思路,也就可能成为未来一年的核心方向,尤其是当前正站在“十四五”的前夕,这次的会议将决定未来1-2年核心主线。
同时经济工作会议,这个会议一般在12月政治局会议之后几天召开,这次会议也将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要指导依据。
一、2020年工作总结:“我国经济运行逐步恢复常态”
会议首先肯定了我国今年在对抗疫情和发展经济方面取得的成就,表示“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的答卷,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从GDP数据来看,我国今年前三季度单季度GDP增速分别达到:-6.8%、+3.2%、+4.9%,前三季度整体GDP增速为0.7%,已经转正。
而进入第四季度以来,受益于内需修复+海外订单转移双重驱动,国内经济持续向好,预计第四季度单季度GDP增速将达到5.5%-6%,全年GDP增速有望达到2%以上,成为全球今年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总体来说:当前国内经济已经逐渐恢复至常态,经济恢复常态意味着宏观政策也会恢复常态,后期投资重点放在业绩上。
二、首次正式提出需求侧改革(消费升级)
会议要求“要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
这是是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经济体优势的内在要求。大国经济的重要特征,就是必须实现内部可循环,并且提供巨大国内市场和供给能力,支撑并带动外循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发展,我国经济快速成长,国内大循环的条件和基础日益完善。从需求潜力看,我国已经形成拥有14亿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的全球最大最有潜力市场,随着向高收入国家行列迈进,规模巨大的国内市场不断扩张”。需要进一步推动需求侧改革(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拓展投资),“需求牵引供给”
02、反垄断“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结合蚂蚁金服暂停上市、金融委会议点名金融科技与金融监管、“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司法”、《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监管高层喊话“坚决防范资本操纵舆论”、官媒批评“互联网巨头利用海量数据、先进算法和雄厚资本争抢社区团购”等事件,指向国家对互联网巨头的垄断性、无序性极为关注。
对垄断领域进行适当约束有利于我国企业群体和产业结构的均衡、良性发展,提升经济活力。反垄断也是当下全球监管的大趋势。
03、货币、财政政策(预期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01、存量风险,应是指杠杆率高、国企和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资管新规等;增量风险,应是指处置风险的风险、政策退出的风险、中美冲突可能升级的风险等。
02、僵尸企业、房地产金融与地方政府债务是亟待化解的存量风险,而明年信贷政策退出后的债务坏账问题需要提前防范。疫情期间的宽松政策延缓了僵尸企业出清,明年是国企债务到期高峰年,伴随信贷政策退出,风险需要有序释放。
03、今年政府债余额大幅扩张,地方政府债务率已逼近国际警戒线边缘,且专项债出现融资期限不匹配、收益包装等问题。明年额度或控制、发债条件将规范。
2021年信贷与货币进去下行通道。但明年不同于2018年,在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的背景下,去杠杆并不是一个主线索。所以不会影响牛市向前运行,但是本质要回到业绩上。
04房地产(“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去除住房不炒字眼)
过去两年的年会议中,都对房地产只字不提、坚决不炒,本次会议专门提及房地产,且用词不是“房住不炒”,较为温和。“房住不炒”的大原则不会动摇,而“三道红线”等已经将龙头房企纳入宏观审慎监管并推动其去杠杆。不过,在此过程中,也不允许房地产行业出现系统性问题,平稳健康发展还是目标。
温和的表述仅表明,经济短期内仍离不开房地产,房地产不至于被“一棍子打死”但是本质还是在消费升级国产自主上。
05继续强调科技的重要地位,表示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五中全会公报中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是第一次将科技摆在核心地位。
这次进一步强调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再次凸显了当前科技的重要地位。
总结:先导型经济体的发展规律来看,人均GDP到1万美元左右,消费与科技对经济的贡献度提升是客观规律。预计此后会有更多政策阐述我国如何落实“需求侧改革与科技产业崛起”
整体来说还是围绕人口经济周期下两大方向展开(首次提出提出“需求侧改革与坚定不移走科技创新之路)(消费升级—国内经济大循环、高质量发展—国产自主)也是就是历史必然。
作者:鲁鹏 投资顾问
执业证书编号:A1130620080001
时间:2020年12月14日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具体操作建议,据此操作盈亏自负、风险自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