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区域服务一周年情况。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在会上介绍,当前,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部门正在联合制定《关于促进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从政策层面进一步为北斗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冉承其透露,为了让用户更好地了解北斗系统,让北斗系统更好地服务用户,通过一年的测试评估和应用验证等工作,我们决定,今天发布《北斗系统公开服务性能规范(1.0版)》和《北斗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2.0版)》两个系统文件。中、英文两种版本文档也将在北斗网站同步上线。
齐鲁证券研报指出,北斗市场规模在2012年底为40.5亿元,预计到2020年产值达到2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速超过50%。预计到2016年,卫星制造及发射、北斗元器件(GPS/北斗双模芯片为主)、导航终端(双模终端为主,未考虑手机等)的市场空间将达到60、76和70亿元,为芯片和终端厂商提供高弹性;而平台和运营为290亿元,导航相关的应用服务规模为600亿以上,市场空间在16年之后会更广阔。
研报认为,战略上长期看好北斗产业,预计未来1-2 年内北斗以政策驱动为主,国家制定的六个扶持方向进展是看点,重点关注军工和车载示范项目的落地情况;中长期北斗需要走向市场,可关注三代芯片推出、与国外厂家合作以及在通信领域的进展等。建议关注具有国防军工渠道优势的企业如海格通信、国腾电子、华力创通、中国卫星等,长期关注实施移动互联网战略下游平台图商四维图新、超图软件。
海格通信:收购怡创科技布局网优
进军网优形成多业务布局。公司近两年陆续通过外延式扩张形成电子通信产品、北斗导航、数字集群和军用模拟器等多业务布局。此次借助收购怡创科技进入无线网络优化行业。
怡创科技面临的市场空间广阔。怡创科技主营业务是网络设计,网络优化与维护等。我们估算未来三年,全国的移动网络设计的市场规模是50 亿元,网络优化与维护的市场规模是250 亿元,市场空间广阔。
网优14 年和15 年高增长可期。预计14 年国内运营商整体投资增速为30%,网优经历13 年低谷后将开始发力,行业增速至少为30%。预计15 年国内电信投资增速将放缓至10%,但由于网优建设周期滞后基站投资1 年,因此15 年也会保持20%增速。广东是我国4G 建设的大省,年新建基站数量在2 万个左右,在全国领先。怡创科技广东省内排名第二,先发优势明显,将会充分受益。
估值便宜。结合行业增速以及怡创科技的行业地位来看,预计公司未来三年业绩增速在25%。横向来看,目前A 股同类可比公司如宜通世纪、三维通信的估值在30 倍以上。公司二级市场的合理估值为25 倍,14 年承诺业绩为1.45 亿元,将增加市值13.35(1.45*25*60%-8.4)亿元,公司股价有10%上涨空间。
业绩对赌协议较弱。怡创科技质押25%股权,用以补足对赌协议的差异,补偿股份为怡创科技25%股份*(4.71 亿元-标的公司三年累计经营业绩-2016 年剩余的己方股票解锁后置换成的现金额)/4.71 亿元。由于是股份补偿,且上限是25%股权,对收购方海格通信的利益保障较弱。
公司现金将较为紧张。海格截止到3 季度的账面现金为4.78 亿元。此次是以自有资金8.4 亿元收购,在怡创科技办理完股权质押手续(估计不多于15 日)后将支付总收购款的49%即4.2 亿元。届时公司现金流将较为紧张。14 年公司或将借助资本市场解决现金瓶颈。
考虑公司收购影响,预计公司13 年到15 年EPS 分别为0.48 元、0.81 元和0.96 元,对应的动态PE 分别为36 倍、21 倍和18 倍,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国腾电子:中标大单,北斗喜迎收获期
国腾电子大单标志着北斗招标进入“放量阶段”。国腾电子旗下子公司国星通信公告签订销售合同3.23 亿,占12 年销售收入的比重为160%。北斗导航2012 年底投入商用,13 年正经历一代和二代产品的切换期,这导致国防军工项目进展晚于预期。从近来北斗企业调研情况判断,部分军工导航产品已经到定型阶段,14 年北斗国防军工项目有望迎来井喷期。结合前期的海格通信(11 月11 日国防机构客户的1.52 亿合同)以及国星通信此次的中标,北斗军工招标已经进入放量阶段。
14 年看好北斗板块。北斗关系国家安全,市场规模在12 年底为40.5 亿元,预计到2020 年产值2000亿元,年均增速超过50%,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短期来看,北斗芯片(成熟后年规模70 亿元)和终端(年规模70 亿元)等北斗上游行业将是投资首选。我们此前判断北斗1-2 年内北斗是以政策驱动为主,建议重点关注军工(潜在市场规模100 亿元)和车载示范项目的落地情况。
对业绩影响积极。公司此前斥资5100 万元收购国星通信股权,按照对两位自然人收购的对价估算,收购完毕后公司控股权将由56%提高到90%左右,有利于强化公司北斗产业布局。预计国星通信此次的合同执行周期可能为2-3 年,按照军工合同一般的利润水平估算,总的业绩贡献为4800 万元。
调整公司2013-2015 年可实现的EPS 分别为0.08 元、0.43 元和0.75 元,北斗行业在未来5 年有望保持高增长态势。维持国腾电子“买入”投资评级,目标价为23-25 元,对应15 年PE 为31-33 倍。
华力创通:华丽的北斗公司
简评
公司北斗民用业务全速前进
11 月,公司公布了与广东好帮手公司签订的1.82 亿元的北斗合同,目前为止这也是上市公司在北斗民用领域最大的单体项目。今年5 月,公司曾公布了GNiStar-2 车载北斗/GPS 多媒体智能处理器芯片的公告,本次好帮手所采购的也正是公司的这款新型多媒体导航芯片。一方面说明公司在北斗导航民用领域已走在市场前列,另一方面也说明公司的多功能芯片符合市场需求。
公司在业内较早投入大力研发北斗芯片,凭借对行业的深刻理解和判断,选择了交通运输业作为公司北斗芯片的突破点并获得成功,足以说明公司具有很强的远见力。我们认为单体较大的合同订单在业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口碑,我们相信公司在民用领域还将有很大的作为。
北斗业务占比将快速提升
截止2013 年的中报,公司的北斗业务收入为2269 万元,占收入比重为16.5%,北斗业务占比在目前几个北斗概念公司中较高。随着北斗行业的爆发,公司北斗业务也将进入爆发期,占比将快速提升,届时也将是纯正的北斗公司。
信息安全、IT 国产化加速北斗推进
国安委的成立使我国的国家安全上升到了战略高度,国家对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提到了更高的层次。IT 国产化将是下一阶段必然的选择,北斗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定位系统,可以有力的保证我国重要信息自主可控,所以我们认为信息安全以及IT设备国产化都有利于公司北斗业务持续快速推进。
明年北斗军用市场更值得期待
公司除了在北斗民用市场将继续有更多斩获外,我们判断军对也是公司非常重要的一个市场。由于公司在2005 年已有军工生产资质,是国内少数几家武器装备承制单位。目前通过我国军方认证的北斗生产企业仅有、国腾电子等少数几家,且公司在多项军队测评中名列前茅,我们判断北斗在军队领域很快也将启动,军用市场明年更值得期待。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通过近几年人员、技术、产品的储备,公谣在北斗产业的领先地位已逐步奠定,我们判断明年北斗在军用市场和民用市场均会呈现爆炸式的增长,公司也将乘北斗之风,业绩实现快速在增长。预计13、14年EPS分别为0.17元、037元,维持“增持”评级。如果明年北斗订单爆发,我们不排除公司业绩超预期的可能性。
中国卫星:航天迎百星时代,研制业务协同前行
主要观点:
研制业务产品交付完美收官
试验卫星五号的成功发射为公司卫星研制业务全年的产品交付划上圆满的句号。正如我们此前预测,今年公司共实现高分一号、实践十一号05 星、试验卫星五号、试验卫星七号、遥感卫星十七号共7 颗小卫星产品的成功发射(见附表1),发射交付量略低于上一年的9 颗。发射量占全年国产卫星发射总量的35%、占国产小卫星发射总量的77.8%,这两项指标相比去年没有大的波动。根据在研型号项目的研制进度,在子公司东方红海特的研制业务进入产业化收获期之前,未来两年公司小卫星产品年发射交付量将走平。
研制业务中期成长空间仍在
截至12 月,我国在轨运行卫星数历史性地突破百颗大关。根据规划,至“十三?五”末期在轨卫星数量将再超过二百颗。目前国产卫星的平均运行寿命已达5 年左右,达成规划目标“十三?五”期间卫星发射总量同比“十二?五”将实现约50%的增长。根据近年实际走势,小卫星占在轨运行卫星总数(45%)的比率和公司在国内小卫星研制领域的市场占有率(70%)都保持相对稳定,在行业持续发展带动下公司研制业务的市场空间将实现协同成长。公司微小卫星产业化主体――深圳航天东方红海特的研产基地深圳卫星大厦的建设已开始扫尾工作、即将投入使用,届时将形成并行研制各类微小/小卫星10 颗/年、出厂5 颗/年的产业能力。在过去两年成功发射交付试验卫星四号和新技术验证一号的基础上,东方红海特基于已有CAST50/100/150 通用平台后续将承担近10 颗卫星型号项目的研制(见附图2)。其中,气象小卫星星座(6 颗)即将正式展开研制,初步预计2015 年投入发射。
研制业务多元化布局渐入收获期
在进一步向部件级产品延伸宇航产业链的思想指导下,公司2010 年开始布局的天津恒电和东方篮天钛金科技经2 年多建设已步入正常经营轨道。天津恒电合资股东方天津电源研究所是我国空间电源产品的主要研制单位,在已发射的国产航天器中有65%采用其产品,虽然近年在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的竞争下市场占有率已滑落至不足50%,但航天工业多年的跨越式发展仍为其产品业及公司为之配套研制的发电、储能、控制器和地检设备等产品提供了足够的成长动力。东方蓝天钛金科技的紧固件研发生产基地一期工程于今年10月建成启用,公司现已具备年产150万件高端紧固件的能力。今年1月,公司顺利通过商用飞机钛合金紧固件适航审定,获得了C919型飞机适航批准标签,这为公司进军航空高端紧固件市场打开了大门。
投资建议:
未来六个月内,维持“中性”的投资评级综合应用业务走势分析,预计公司2013~2015 年营收将分别实现49.54、60.89和72.7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有望达到3.14、4.01和4.99亿元,按最新股本全面摊薄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27、0.34和0.42 元。公司当前股价所对应的估值水平已处于行业定价区间的高端,暂维持对其“中性”的投资评级,提示短期估值风险。
投资风险提示:
①航天工业尤其是产业链上游环节――航天器制造、发射业务本身具有高风险的行业属性。历史统计显示,发射环节和航天器入轨后在轨运行第一年出现故障的概率合计超过10%。一旦出现发射失败或卫星在轨运行故障,相关厂商的业绩不可避免将直接遭受损失。同时,必然开展的质量问题归零工作会波及其后一段时间内的研制发射工作,更为深远的影响在于下游空间应用服务市场的发展进程会被迟滞。
②随着对外扩张的步伐加快和下属子公司数量的增多,并且项目投向更多地涉足充分竞争条件下的民用领域,公司的经营管控能力将面临较以往更为严峻的考验。
四维图新:收购整合渠道有利于新业务发展
收购整合营销渠道可以促进动态交通信息、车联网业务发展。上海纳维是公司与HERE International LLC合资成立的控股子公司,是公司的主要销售渠道之一,2010-2012年营业收入占公司总收入之比分别为58.5%、61.2%和38.0%,主要客户有诺基亚、博世、西门子等。上海纳维充当销售渠道的角色,因此历年盈利情况是微利或亏损。本次收购直接对公司盈利影响较小,但通过收购加强对渠道整合,进一步发挥其渠道优势,扩大车联网、动态交通信息等产品或服务的销售。
新签署技术许可协议有可能导致管理费用增加。从历年财务数据来看,公司每年支出2000万元左右技术支持费。本次协议约定,技术许可费8003万元,在协议生效后一次性支付(计入无形资产按使用年限摊销),技术支持费4114万元,从2014年起按季度支付。如果按协议截至2019年5月有效期满计算,估计每年增加管理费用2200万元左右。但通过该协议公司可以获得使用核心技术,提升与国际同步的产品规划能力。
盈利预测及评级:由于本次收购对公司盈利影响较小,因此我们维持前期盈利预测,预计2013-2015年公司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21元,0.29元和0.36元,最新收盘价(12.90元)对应的PE分别为61倍、45倍和35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因素:本次收购将上海纳维从外资公司转为内资公司,需要上海商委等部门批准方可生效。
超图软件:高技术壁垒市场有望持续扩大
公司作为我国实力最强的GIS软件供应商,将充分享受我国GIS应用泛化、市场扩大的行业机会。预计公司2013-2015年EPS分别为0.42元、0.60元和0.98元,对应PE分别为36.4x、25.2x和15.4x,维持公司“推荐”投资评级。 掌握核心技术,技术壁垒高:公司持续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研发投入大量资源。目前,公司从事GIS平台软件研发人员超过100人,仅次于全球GIS巨头ESRI。由于GIS应用系统通常具备海量数据、非结构化、运行7*24小时不间断服务关键业务系统等特征,所以该系统要求有很高的处理能力、高可靠性和高可用性、以及长时间实际运行验证等特点,也就是说GIS平台软件的技术壁垒非常高。公司目前是我国最大的GIS平台软件供应商,其主要竞争对手为美国ESRI。今年9月份、公司发布了新的Supermap 7C产品,以更好的适应未来大数据、云计算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未来公司的长久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GIS应用泛化可期:随着18届三中全会所明确的改革方向,我国未来发展模式将从过往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这就要求政府或企业决策、运行过程中考虑更多的资源要素(不仅仅是GDP,还有如环保等),而绝大部分资源要素都与地理位置有关(估计超过80%),这预示着我国GIS应用将渗透到各行各业中,这将极大的扩充GIS的应用领域,扩大GIS的市场规模,对公司形成长期利好。
GIS平台关注信息安全:GIS平台软件具有基础软件特征。目前,我国GIS应用市场的90%是由各级政府所贡献,说明GIS平台软件具有非常强烈的国家信息安全要求。我们认为随着国安委的设立,我国对政府信息安全的认识将不断提升。公司作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GIS平台软件将逐步蚕食美国ESRI在中国的市场份额。
估值和投资评级:预计公司2013-2015年EPS分别为0.42元、0.60元和0.98元,对应PE分别为36.4x、25.2x和15.4x,维持公司“推荐”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地方政府财政困境、公司管理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