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午间和晚间,证监会官网连发三篇文章,总结今年以来的股市表现,近年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服务实体经济的成效,以及新三板市场为经济发展的助力。我们先来划一下三篇文章的重点。
其中,题为《今年以来我国股市总体运行平稳》的文章,由证监会市场部供稿。该文主要提到4点,一是主要股指稳中有涨。二是市场波幅明显收窄。三是市场估值结构趋于合理。四是市场运行内在稳定性增强。
而题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服务实体经济转方式调结构取得明显成效》的文章,则由证监会上市部供稿。该文提到,按全市场口径统计,2013年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交易金额为8892亿元,到2016年已增至2.39万亿元,年均增长率41.14%,居全球第二,并购重组已成为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
文章主要提及六点,一是并购重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博弈充分、约束力强的第三方发行成为主流。二是并购重组服务供给侧改革,助力去产能、去库存,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三是并购重组促进技术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四是并购重组助推国有企业改革,支持国有企业做优做强。五是并购重组服务国家扶贫攻坚战略。六是并购重组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支持上市公司提升国际竞争力。
题为《新三板市场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的文章,由证监会公众公司部供稿。文章主要提及三点内容:一是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大幅增长,以创新创业成长型企业为主。二是融资规模逐年增长,融资结构不断改善。三是业绩向好,发展新动能在增强。
证监会深夜发文,至少给我们传递了四点启示:
第一,全球视野,估值洼地。
文章指出:“截至7月底,上证50、沪深300指数市盈率分别为12倍和15倍,均低于同期道琼斯工业指数21倍、标普500指数24倍、英国富时100指数29倍、德国DAX指数19倍、日经225指数18倍等境外主要蓝筹指数的估值水平”。此外,我们一直以美国标普500历史平均市盈率14.2倍为标尺。
无论是跟美股历史平均比,还是跟现在比,中国A股处于价值洼地。当前,一般中国家庭的大部分资产在房产里,配置金融资产的比例还远远没有达到整个家庭可投资资产的25%。25%是最低比例,这是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给投资者的建议。
在A股还处于估值洼地的时候,25%是远远不够的,可以考虑把更多的家庭资产配置成金融资产,比如50%,甚至75%。
第二,股票正在成为中国中产阶级的基本配置。
文章指出:“今年前7个月,日均新增A股账户数20万左右,日均新增投资者近7万人”。大量的新增投资者跑步入场,一年按240多个交易日计算就是1700万人,相当于半个加拿大或者2/3个澳大利亚的人口。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对财富管理的需求越来越旺盛,特别是在企业成本楼市价格高企、各类产品信用危机爆发、众多投资渠道枯竭、“资产荒”不断蔓延的今天,大量资金往哪里去?
股票正在成为大众投资最佳选择和基本配置。根据“70-20-10”原则,在A股处于估值洼地的时候,股票可以占到金融资产的70%(债券类20%、现金类10%)。
第三,不能忽视的并购重组,可适当加大中小创配置。
文章指出:“中小企业板市盈率由60倍下降至44倍,创业板市盈率由80倍下降至50倍,降幅达37.4%,大盘蓝筹股与中小股票的估值结构更加优化”。中小创部分股票跌幅巨大,有的较历史高点甚至超过70%。需要关注的是,近段时间以来,监管层对并购重组的态度有了变化,特别是昨夜证监会并购重组的文章,不仅鼓励并购重组,还划出了五大重点:一是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二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是助推国有企业改革,四是服务国家扶贫攻坚,五是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近期中小创的反弹,特别是这两天涨势良好应与此有关。当前,可以阶段性地适当加大前期跌得多的中小创配置,这正符合我们“两低一高”的选股原则。
第四.稳中求进。
这点属于老生常谈。文称,今年2月17日股指期货交易限制适度放松以来,股市异常波动期间为稳定市场所采取的临时性政策措施已全部退出。前7个月,日均新增A股账户数20万左右。这些数据都表明股市稳定运行的基础在夯实。
回顾上证综指2016年以来,从熔断后的最低点2638点位置,逐步缓慢爬升至目前3200点至3300点水平,王庆认为,这等于市场在经历一个"很慢很慢的牛市"。
稳中求进,已经成为了2017年的热点词之一,事实上,今年的股市也在政策的指挥棒下,走出了“涨不快,跌不深”的特征。如果周边和海外局势维持不变,这一市场特征也会在未来几个月继续维持,希望大家可以积极把握机会,把握财富。
来源:人民网 国信证券等。
【鲁召辉论财富】
微信号:qifu1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