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分析
长期:主跌风险已经释放,A股处于估值洼地,高层发声,机会大于风险,全年布局很好时机。
中期:市场处于一个横盘震荡走势,短期有回补缺口需求,但是下行空间有限。
政策:金融稳定保证基金设立推进之中,对A股的稳定与抗压,是一针强心剂,对当下市场也有稳定信心的作用。
策略:局部干扰一直存在,A股处于反转早期,市场短期震荡,信心是第一位,同时震荡的时候不要盲目追涨杀跌。
汽车百人大会
上周第八届汽车百人会议论坛召开,是国内电动车产业人士关注的行业重要会议之一,历届都会针对每年新能源车发展的重要问题进行讨论,核心观点如下:【动力电池】2021年到2030年期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总体趋势是快速增长,但周期性波动不可避免,2023年规划产能1TWh,2025年产能接近3TWh,而国内需求/出货预计1.2TWh(乐观),预计2025年将出现动力电池产能周期性过剩现象。2021年1-9月,动力电池共装车92GWh,预计2025年装车数据在600GWh左右。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不断提升,促升动力电池企业快速扩产,长期来看,产能过剩问题对于未来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存在一定利空,整体来看当前还是一个快速发展早期。
【芯片】汽车芯片紧缺问题仍制约着汽车产业链供应。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目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续,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汽车芯片供应仍然趋紧。一方面是GBT、MCU等车规级芯片的需求大幅提升,另一个方面国产汽车芯片提供更强的国产替代需求。
【换电技术】2022年是换电技术发展的元年,大功率充电也将迎来快速发展.
伴随车桩比缺口持续拉大,换电模式承接市场充电的需求日益高涨,目前产业链初步打通,动力电池企业、整车企业等纷纷入局换电运营,随着换电站的持续建设,预计2025年我国换电站有望达2.2万座,未来5年复合增速达80%,将利好协鑫能科、瀚川智能这种重点布局换电的企业。
【新能源汽车】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13.4%,2022年前两月渗透率创同期新高,预计2030年新能源车销量增长至汽车总销量的50%。未来将高于燃油车销量占比,总体趋势是快速增长,但是周期性波动不可避免。同时在电池大幅上涨的背景下,混动新能源车或成为今年渗透率提升的最大抓手,利好比亚迪这种新能源与混动同时发展的汽车企业。
【其它】锂矿方面预计锂资源供需平衡2-3年后有可能恢复正常”,2023年是投产大年,从2023年开始慢慢恢复,2-3年后恢复正常。电池技术方面宁德时代推出了第三代CTP技术——“麒麟电池”,在相同的化学体系、同等电池包尺寸下,其电量相比4680大圆柱系统可以提升13%,并将于今年四月正式发布;二线龙头亿纬锂能表示,4680大圆柱电池会成为未来高中端产品主要电源方向,目前公司已经规划200GWh产能,预计2022年建成。
市场风向标
绿电行业数千亿能源补贴可能会一次性发放:绿电是重资产行业 ,收到补贴后,绿电企业会大幅度改善现金流,三峡能源现在有177亿的应收账款,其中80%以上都是前期国家的补贴欠款。今年经济比较差,国家补贴到位后,绿电企业又可以投资发力了。
高瓴买入凯莱英的子公司凯莱英生物:这次高瓴几个基金投资了10亿人民币左右,参与交易的还有几个国企,交易后凯莱英医药对目标公司的持股比例从100%变更为83%。凯莱英生物的定位是打造成为全球生物药及先进疗法(包括大分子药物、抗体偶联药物、细胞基因治疗药物以及mRNA药物)合同研发生产服务(CDMO)领域的领军企业。
但斌减持90%股票:但斌实际减持发生在1月中旬 ,当时“政策底”还没有出来,这几天媒体才把减持的消息爆出来,不知道用意何为。更大原因是私募基金都有止损线和清盘线,大幅度减仓可能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同时说明消费龙头行业进入消化估值阶段。
农业,粮价持续上涨:俄乌战争影响下,乌克兰主要作物产量预计下降20-30%,俄罗斯、乌克兰粮食可出口量均预计显著下降。我国部分粮食仍存在较大缺口,2022年玉米产量与消费量缺口约达1500万吨,大豆产量与消费量缺口超1亿吨。
投资与人生
金融世界是动荡的、混乱的,无序可循,只有辨明事理,才能无往不利。如果把金融市场的一举一动当作是某个数学公式中的一部分来把握,是不会奏效的。数学不能控制金融市场,而心理因素才是控制市场的关键。更确切地说,只有掌握住群众的本能才能控制市场,即必须了解群众将在何时、以何种方式聚在某一种股票、货币或商品周围,投资者才有成功的可能。
作者:鲁鹏 投资顾问
执业证书编号:A113062008000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具体操作建议,据此操作盈亏自负、风险自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