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医药生物板块放量大涨,板块内逾九成可交易个股上涨,其中山河药辅、奥翔医药、泰格医药、大理医药、华北制药、美康生物等多只个股涨停。
对此,分析指出,6月份以来大盘波动较大,医药生物板块也随之调整,但行业中期向好的逻辑并未发生变化。当前医药板块各子行业赛道清晰,头部企业较为明确,龙头公司强者恒强。
7月8日,国家医疗保障局称,随着抗癌药新规逐步落地,各有关部门正积极落实抗癌药降税的后续措施,督促推动抗癌药加快降价。
对于目录内的抗癌药,下一步将开展专项招标采购,在充分考虑降税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价格下降。
对于医保目录外的抗癌药,则将开展准入谈判,与企业协商确定合理的价格后纳入目录范围,有效平衡患者临床需求、企业合理利润和基金承受能力。
受此影响,恒瑞医药(600276.SH)、安科生物(300009.SZ)、上海医药(601607.SH)等“抗癌”龙头公司表现十分抢眼。其中,恒瑞医药已成为市值最高的医药公司,截至7月10日收盘,公司股价报收72.84元,总市值已高达2682.29亿元。
医药工业增速回升
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来看,我国医药工业收入及利润在经历了2007-2011年的高速增长阶段与2012-2016年的低速增长期后,行业增速开始缓慢回升。
2018年一季度规模以上医药工业销售收入6308亿元,同比增长15.8%;实现利润774亿元,同比增长22.5%,增速与2017年同期相比均有提升。
另一方面,本周上市公司中报披露大幕正式拉开,医药生物板块的业绩增速成为当下市场关注的焦点。从2017年年报及今年一季报情况看,行业呈现出2017年全年行业业绩增速持续提升,2018年一季度利润增速加快。
2018年一季度医药板块实现营收3001亿元,同比增长22.7%;实现净利润268亿元,同比增长39.1%;实现扣非净利润260亿元,同比增长42.7%。
对此,有分析师表示,2015年报收入和利润增速创出新低之后,2016年一季度呈现修复信号,2016年三季度开始加速修复延续至今。
“抗癌”股抢眼
提起A股“抗癌”龙头股,恒瑞医药无疑是最受关注的公司之一。
据公司2017年年报显示,其全年138亿营业收入主要来自抗肿瘤产品,占比超过三分之一。公司称,由于创新药阿帕替尼等产品的快速放量,公司肿瘤药品依然保持市场领先地位。其中,创新药阿帕替尼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市场销售规模再创佳绩。
据预计,截至2017年年末,公司抗肿瘤产品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7.22亿元,毛利率91.86%;营业收入比上年增加18.47%、营业成本比上年增加9.92%,毛利率比上年增加0.63个百分点。今年公司业务增长点在于,销售分线后平台更加专业化,部分品种去年纳入国家医保,老产品会继续放量;新产品上市和海外出口都会促进收入增长。
对此,研究员沈航称,像恒瑞医药、复兴医药、贝达药业等抗癌药上市企业,在创新药方面已经有布局。以上这几家企业对研发都很重视。其中,研发费用投入最大的是恒瑞医药,虽然绝对金额较外资药企有一定的距离,但发展速度很快。
恒瑞医药年报显示,2017年公司累计投入研发资金17.5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8.53%,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2.71%,占比位居全部医药生物公司前三甲。
长期持有行业龙头
从医药生物板块指数走势看,近期回调幅度较大,已基本回到前期震荡整理平台,那么站在中期时点,该如何认识医药生物板块?又该如何配置?
A股医药股没有出现明显的泡沫,回调之后板块出现战略性买入机会。未来3年A股医药板块整体增长速度将保持在年均20%以上,对一个相对抗周期性的行业而言,PE35倍是一个合理估值(切换到2019年也就是29倍左右)。当前的主要矛盾并不是估值泡沫问题,而是严重的估值分化问题。
大量的公司市场预期已经下降,但实际上风险已经暴露消化,基本面还在改善,估值处于2012年以来的低位,基本面还要比以往更好。大量的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水平的公司将存在系统性战略性机会。同时站在长期的角度,仍然建议长期持有行业龙头,分享伟大企业成长过程中的红利。
对于医药下半年的投资机会,继续重点推荐四条主线:
第一条还是创新,此外重点推荐疫苗板块,因为疫苗到了大品种上市的节点,而且疫苗的放量速度快,是医药中最具爆发力的领域。而且疫苗不受医保资金的限制,是一个大众医疗消费品种,空间广阔。
第二条主线是医疗消费升级,这是当前整个消费行业最主要的特征,医药升级主要是针对非刚性医疗需求,比如医美、长高、牙科、眼科等。
第三条主线是医保放量,由于去年医保调整,今年医保效应会逐季走高,重磅品种的医保弹性很大。
第四条是一致性评价,现在各个省份开始落地一致性评价品种的具体利好政策,主要政策包括将仿制药和原研处于同一个招标层次,直接挂网采购等,预计一致性评价后续也将开始逐渐贡献业绩增量。
随着医改政策的逐步落地,控费举措日趋严格,行业内缺乏竞争力的”小散乱“企业将面临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而临床疗效显著、产品质量安全有保障、具备持续创新研发能力的企业将得以生存,且其市场份额将逐步扩大,强者恒强的时代已经到来。
文章综合整理自:中国证券报、21世纪经济报道
声明: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和销售要约,不涉及任何商业合作。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取得联系。
【鲁召辉论财富】
微信号:qifu1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