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行情人都傻了,主线一直修正,妖股乱炒,追的不敢追,不追就涨,一追就是死。
盘面上,医药、银行、农业、资源、重组表现积极。苹果链的歌尔、立讯双双快速下探,午后传闻澄清,跌势收敛,同时由于美国加大对半导体补助,导致半导体继续下探。
近期外围市场走出一波连续反弹,但A股市场低迷,选择二次探底并回补缺口。板块走势分化,存量资金博弈特征明显,但跌势明显放缓,沪指开始显示韧性,A股市场震荡磨底中也在孕育新一轮行情。
光伏、风电、锂电、新能源车、半导体等高景气赛道板块近期一直围绕底部区间窄幅震荡,甚至部分个股创出新低。但从业绩和估值角度看,这些行业中大部分龙头公司都已经具备长期投资价值。展望未来,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方向没有改变,双碳政策下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卡脖子技术的突破依然是长期发展的主题,虽然不免短期波动,但长期投资逻辑依然清晰。
当下市场混沌状态,大家也比较痛苦,那么怎么应对当下市场呢?
1. 3月中旬金融委对资本市场进行支持表态之后,大家把沪指3023点作为这一轮调整的政策底。我们也认为市场前期风险释放得比较充分,目前是相对安全的位置。但是底部区域阶段身在其中,处在当下这个过程也会使得投资者比较煎熬,这点我们要认识到;
2. 那么这个时间要持续多久呢?按照历史经验,政策底之后还有市场底。换句话说政策底往往不是市场的最低点,在政策底之后,市场如果再度下跌后企稳才算是市场底,也就是真正的底。这方面的历史经验很多,比如2018年2500点是政策底,两个月之后2440点才是市场底。2008年9月份的1800点是政策底,十月份的1664点才是真正的见底;
2018年底行情走势
2008年底行情走势
3、 关于以上对历史的回顾可以适当借鉴,但未必完全一致。从形式上看,这种上帝视角下的总结,很有道理,既有实际走势的验证,也能找到逻辑上的支持。但不是每一次政策底之后都有一个新低作为市场底,这实际上充满不确定,或者说二者并没有逻辑上的必然关系。更多情况下,这是市场在底部阶段反复波动的随机性表现。市场底可能有新低也可能没有新低,也就是市场底与政策底合二为一;
4. 有没有新低作为市场底,主要取决于市场环境的短期因素的引导,本轮市场调整,政策底已经明了,市场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回暖,资金仍然在犹豫。这主要是外在影响因素较多,比如地缘政治冲突、疫情反复、经济增长压力这三大因素没有扭转预期,如果这几大因素在短期有较为清晰的向好方向,有可能市场底与政策底合二为一,反之随着这几大外在因素持续的时间延长,市场压力累计过大,这有可能再出新低作为市场底。但无论二者有没有重合,我们都认为当前区间是一个合适的底部区域,对中长线投资而言,可以成为左侧机会。
行情在筑底时候,心里比较煎熬,但是又要参与其中,这样后期才不会踏空,同时在煎熬日子比较难熬,这里我们给大家一些心理鸡汤。
1、一个鸡蛋,从外打破,是一个破碎的鸡蛋,从内突破,却是一个新的生命。
2、人生苦短,不要太执着于名与利,简简单单才是真。
3、即使时光老去,经年久别,即使青春不再,垂垂暮已,也永远烙印在我们的生命中,永远温暖,永不褪色。
4、余生,请热烈的活着,勇敢而放肆,喜悦而美好,生命的精彩,也许才刚刚开始。
作者:鲁鹏 投资顾问
执业证书编号:A113062008000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具体操作建议,据此操作盈亏自负、风险自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