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势分析】
1、今天指数横盘震荡,个股大幅度分化,科技股继续调整,消费股表现抢眼,短期来看,这个位置还有技术性下探的可能,但是空间是相对有限的,同时科技股调整还是比较充分的,我们错过4月初科技建仓机会。希望大家珍惜这次科技股再次到来中长线布局时机。
2、中美关系紧张、华为事件升级,美国对中国科技领域实现全面围追堵截,限制中国科技创新,实体清单不断的扩容限制中国5G崛起,中国产业升级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可能过程充满曲折,国产替代将是未来的核心。
3、A股经过4年漫长下跌,已经迈入牛市长周期,中期进入一个震荡阶段,指数维持一个窄幅震荡,个股结构性行情将不断延续。后期短期调整重点把握创业板短期下探中线投资机会。
4、注册制度下:弱势市场、去散户化一定是大势所趋、个股分化将是常态,成长价值分析是未来投资主流,财政政策要积极有为、货币政策结构性宽松增加市场流通性与企业的盈利水平。
5、站在新一轮周期之下,消费升级、高端制造、科技创新将成为这个时代风口,央行稳步下调基础利率与全面放开财政政策,降低A股无风险利率,当前这个估值底部区间,建议大家资产配置从债市、房市、大资产类投资向股市过渡。
【中国转型-迫在眉睫】
历史大背景:
1、人口红利向人力资本过渡
2、高速发展向高成长阶段过渡
3、中美博弈、国产替代是根本
一、中国正面临新一轮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并且迫在眉睫
从长期经济发展来看,中国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
1、GDP破6时代,投资、外需均已进入瓶颈期,无法继续引领经济发展,亟需找到新的经济增长引擎。
2、人力优势已经从单纯的廉价人口红利转向高质量的人力资本红利。一方面,人口老龄化正在加速,另一方面,高等教育毕业生数量快速增长。
3、多方面成本提升+美国关税,劳动密集型产业加速从中国转出。
4、国民环保意识、健康意识增强,物质精神需求日益提升。
二、疫情的全球性冲击正在进一步提升国内产业升级转型的紧迫性
1、扩内需成为后疫情时代核心主题,而加速科技创新、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将是扩内需的一个重要着力点,所以政策持续强调新基建、新消费。
2、稳就业的关键一环是稳住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而这部分高素质人才的就业需求对应的就是科技创新。
3、中美之间的博弈加剧,科技成为博弈的核心领域,举国体制补短板是当务之急。
三、基于产业升级的需求,国家正在制定一系列政策、推动一系列制度改革扶持科技产业的发展。
1、推动国家级产业政策、科技领域立法保护。
产业政策上,国家深入推动科技产业的减税减费,设立国家大基金支持相关产业发展,号召举国体制补科技领域短板。
法律保护上,国家近年陆续修订发布了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的法律文件。
2、推动资本市场改革。
一方面,在继科创板设立之后,进一步推广注册制,并且全面放宽再融资等方面的限制,加速推动国内股权融资、直接融资的发展。
另一方面,积极引导以养老金为代表的长期机构资金入市,并且加速对外开放、引入外资,为国内资本市场引入源源不断的活水。
3、推动利率改革。
货币政策上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引导利率持续下行,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财政政策上继续推动减税降费。
四、5G物联网时代正在开启全球新一轮技术创新。
从科技创新周期来看,5G正在引领新一轮技术革新,在技术创新的驱动下,通信技术、消费电子、下游应用场景等科技领域都将迎来业绩的新一轮驱动。
基于产业升级的需求,国家正在制定一系列政策、推动一系列制度改革扶持科技产业的发展。当前的核心产业升与科技创新,中国正站在新一轮科技发展大周期的起点,站在这个科技时代风口之上,我们坚信信心、摒弃偏见,把握这次可能发生科技长牛。(文章有些观点来源于研报社)
【后市策略】
作者:陈本强 投资顾问
执业证书编号:A1130619080001
时间:2020年05月25日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具体操作建议,据此操作盈亏自负、风险自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