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策略
1、指数连续回档下轨展开反弹,3220有很强的支撑,震荡上行格局不变。
2、美国PCE(个人消费价格指数)超预期,风险偏好有望上行,国内PMI数据继续强劲,新一轮行情有望开启。
3、新一轮科创周期,国产替代退无可退。
4、以科创为核心,以价值消费为防守全年策略不变。
半导体新周期(六)
事件一:美光调查
为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供应链安全,防范产品问题隐患造成网络安全风险,维护国家安全,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对美光在华销售的产品实施网络安全审查。
美光是全球存储芯片领域最头部的厂商,存储器是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的部件,在以数据要素为核心的数字经济新时代,对这类核心芯片展开安全审查是必需的。存储芯片核心是DRAM和NAND,简单点来说,DRAM可以理解为内存,NAND就是对应硬盘、光盘、U盘,作用都是储存。两者规模相近,现在全球都有4000亿人民币的市场规模。
从美光的数据来看,美光在全球DRAM/NAND Flash市场分别占据25%/12%的份额,DRAM第三,NAND第五;全球汽车DRAM龙头,份额45%。根据美光最新财报,其DRAM/NAND营收占比74%/24%。2022年大陆贡献美光营收33亿美金、营收占比11%,大陆是其第三大市场。所以美光一旦受到明显限制,将导致国内存储格局巨变,加快存储芯片的国产替代,影响最大的为DRAM存储,其次为NAND存储,该领域韩国三星、海力士占据优势,此外对于一些Nor Flash、利基型DRAM、SLC NAND也有小幅驱动作用。
事件二:日本制裁
日本宣布表示将限制23种半导体制造设备的出口。虽没有明确这是针对中国的措施,但相关设备制造商出口均需要申请。日本表示将对用于芯片制造的六类设备实施出口管制,包括清洗、沉积、光刻和蚀刻。这些限制从7月起生效,可能会影响至少十几家日本公司生产的设备,如尼康、东京电子、迪恩士和迪斯科。今年2月,美国、荷兰、日本三国政府达成协议,将对中国芯片制造施加新的设备出口管制和限制,尤其是限制向中国出口可用于制造14纳米以下芯片的设备,比如日立高新向中国出口的半导体产品包含沉积、刻蚀、检测设备等,迪斯科出口晶圆切割设备,迪恩士出口刻蚀、涂胶显影和清洗等设备。整个半导体设备环节中最难的是光刻机,而日本尼康等企业的限制出口,将进一步导致光刻机进口受限。日本的尼康和佳能主要做中低端的光刻机,包括KrF机型和i Line机型,比如尼康的DUV机型经过多重曝光最多能做到14nm的精度。目前我国非美化28nm产线主要分为两条路线:一是上海微电子自研的28nm国产光刻机产线,二是通过尼康DUV搭建的非美产线。后续日本限制加码,通过尼康DUV搭建的非美产线困难度将加大,自研28nm光刻机或将是实现自主可控唯一路线。除此之外,其他低国产化的设备如沉积、刻蚀、检测、涂胶显影等,也将加速国产替代。
相关公司:兆易创新、北京君正、东芯股份、普冉股份、聚辰股份等
其它:中微公司、北方华创、三安光电、南大光大、芯源微、晶瑞新材等
AI+安全
3月31日,意大利政府数据保护局(Garante)要求禁止ChatGPT在意大利的使用,并对其应用程序涉嫌违反隐私规则展开调查。
事件催化:意大利是首个禁止ChatGPT使用的西方国家。Garante认为ChatGPT收集和存储大量个人数据来训练聊天机器人缺乏法律依据,表示OpenAI可以在20天的时间内沟通其隐私保护措施,否则将被处以最高2000万欧元或全球年营业额4%的罚款,人工智能安全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重视。
合规催化:AI大模型技术的发展,需要海量大数据支撑,其中潜在的数据泄露风险引起多国立法者关注,将有新的制度来管理生成式 AI 技术本身。技术之外,AI大模型在行业侧的落地应用同样需要法规指引,在鼓励AI技术提升效率的同时,注重全面风险评估,规范AI业务开展。
3?技术催化:数据安全产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发展自主可控安全技术迫在眉睫。推动国产安全技术发展不仅是大模型发展所必须,更是国别安全竞争力的体现。据安全板块重点公司:三六零、天融信、中新赛克、美亚柏科、启明星辰、深信服、奇安信、安恒信息、三未信安、电科网安等。
其它主题
汽车芯片:国资委副主任赵世堂表示,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尽早形成重点汽车芯片自主保障能力。
(芯原股份、四维图新、国芯科技、雅创电子、中颖电子等)
充换电:国资委副主任表示,持续完善以“十纵十横两环”为骨干的全国高速公路快充网络。
(盛弘股份、科士达、炬华科技、绿能慧充、通合科技等)
数字中国:国新办将就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美亚柏科、榕基软件、达华智能、博思软件、锐捷网络等)
作者:鲁鹏 投资顾问
执业证书编号:A113062008000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具体操作建议,据此操作盈亏自负、风险自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