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新闻】
1、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谈返程高峰疫情防控:确诊人数或仍将持续升高 但我相信不会太长。
2、2020年2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将开展1.2万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投放资金,确保流动性充足供应,银行体系整体流动性比去年同期多9000亿元。
3、截至2020年1月20日,采购经理调查结果显示, 1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50.0%,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1%,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3.0%。
4、伦敦当地时间1月31号23点,也就是北京时间早上7点钟,英国正式脱离欧盟,向47年的盟友说再见,也为历时3年多的脱欧历程划上句号。
点评:假期消息很多,但最大的消息还是疫情,以及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总的来说对资本市场构成利空,应该以防范风险为主,但事情分两面,与疫情防治相关的细分板块构成了较好的事件驱动机会,主要集中在口罩、医药、检测,消毒液细分方面,可以作为一个短期的博弈机会。而明显受冲击的电影票房、旅游业、住宿餐饮、航空丶交通运输、商品零售等,不要企图侥幸,该下决心要下决心。
【高层开始维稳】
今天开市,大家也是压力山大,很多股民其实有些不愿意面对,但这事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该来的终究要来,不是延迟开市就可以解决的。
目前与A股关联最高的港股市场于1月29日率先开市,在疫情冲击下,3个交易日(29日、30日、31日)分别下跌2.82%、2.62%、0.52%。今天低开几乎没有悬念。
面对这种突发系统性的风险,这个时候最不需要的就是恐慌,管理层也在同大家一起战斗,维稳强心剂已经在路上。
先有昨天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鼓励银行机构通过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完善续贷政策安排、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等方式,支持相关企业战胜疫情灾害;加快推进LPR改革,引导社会融资成本下行,尤其要降低疫情防控企业和民生领域企业融资成本。这在情绪上,给市场各个资金紧绷的神经以缓解,同时也给到了维稳的预期。
央妈昨天下午也重磅发声,为维护疫情防控特殊时期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和货币市场平稳运行,2020年2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将开展1.2万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投放资金,确保流动性充足供应,银行体系整体流动性比去年同期多9000亿元。央妈首次提前一天宣布公开市场操作计划,世所罕见,也体现出一以贯之的疫情防控态度和灵活的举措。
更值得称赞的是,证监会连夜叫停券商2月3日融券卖出业务。
高层频繁背书喊话,频繁动作,安抚市场情绪,会一定程度影响大势,但还不能改变市场趋势,由于这次疫情发展是超预期的,目前还处于上升阶段,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参考外盘,短期可能还有一定的跌幅,但持续暴跌的概率并不大,总体还是防守为主。
受灾最严重的板块旅游餐饮、商业零售、影视院线要留意,尤其是旅游餐饮,一年中最重要的两个档期之一垮了。民航出行和机场运输也会受到打击,持有这些板块的个股,还是要果断处理;房地产也不要抱有幻想,非典那一波跌的最多的就是房地产。
另外受益的板块,比如游戏、线上购买相关的品种、特别是医药板块目前已经是市场公认的会大涨的品种,但必须要强调一点:当市场对某个事件性机会形成共识的时候,就要谨慎风险的来临。
就医药板块而言,虽然看好长期戴维斯双击的机会,但个股也是需要甄别的。
就本次疫情对医药板块的影响,需要强调的是:这些疫情只是突发事件,对于部分医药股的利好刺激也是有限的,对业绩的影响也是不可持续的,相关个股的表现也只是阶段性行情,是难以持续的。
总之,不盲目参与疫情利好板块,切忌追高,不做过激反应。
疫情当前,赚钱还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保护好自己,控制好仓位等待新的机会,新的一年才刚刚开始,先跌后涨、先苦后甜,相信最终有不错的结果。
【后市策略】
操作策略:疫情作为短期突发事件,会影响市场短期运行的斜率,但不会改变其运行方向。“悲观者正确,乐观者成功”,我们的核心主线还是硬核科技与被动配置优质券商。拉长时间周期,哪次黑天鹅事件不是制造更好的机会点呢。耐心等待市场企稳。
长线投资:大金融(优质券商)、硬核科技(5G,新能源汽车,芯片,云计算)
中线投资:医药,网络游戏
主题投资:在线教育,疫情概念
风险提示:大股东减持、商誉风险、年报不及预期
作者:刘有才 执业证书:A113061308000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具体操作建议,据此操作盈亏自负、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