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势分析】
1,沪深两市窄幅震荡,个股有所退潮,但依然有75只个股涨停,多点热点开花强势表现,北向资金今日继续净流入23.72亿元。市场依然处于向好的态势中。
2,盘面上看,市场消息称央行数字货币雄安试点邀请名单出炉,雄安新区概念股快速走高,恒银金融(603106)、汇金股份(300368)、栖霞建设(600533)先后封板,数字货币跟随异动拉升,科蓝软件(300663)、聚龙股份(300202)受资金追捧。
3,近期欧洲部分国家及美国的新增疫情有见顶的趋势,二季度处于疫情见顶期,市场则处于“筑底期”。大幅下跌的风险警报在政策的支持下应该是逐步解除。A股在海外市场震荡期间,预计也将处于震荡筑底阶段。一旦海外市场市场底寻出,A股将继续沿着自有的上升通道演进。
当前阶段A股市场估值略偏低,长线价值投资者可逐步买进,短线投资者也不需要过度担忧。从长期来看,投资者再次面临重大机会出现的时间窗口,所要做的就是拥抱行情,积极关注A股的投资机会。
配置方面,建议关注:第一,作为逆周期调节政策抓手的纯内需板块,包括新老基建,重点关注5G、云计算、新能源车等主线;第二,医药、食品饮料等必需消费品基本面更具确定性;第三,高股息标的,主要集中在银行,煤炭等板块。
大盘k线图,从长期看,处于大级别的上涨趋势线附近,出现第四次历史性机遇。
【关注券商,行情或从合并开启】
国家将资本市场提高到核心竞争力的高度,自然券商板块就成了行情的主线,而未来新一轮行情或从大合并开启
最近“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将要合并”的消息传出。从一开始的严重怀疑,到随后的半信半疑,再到觉得“有门”,即便是两家公司双双发布澄清公告,仍未打消业内的猜测和期待。
为何有识之士建议我们的券商大合并?因为国内与国外投行差距甚远,“一家高盛相当于中国整个证券业”,怎么不令人唏嘘不已?
回顾2019年的证券行业,“推动打造航母级头部券商”等提法无不暗示着行业格局的改变。这其中也暗藏着机会。2019年11月,证监会着重提到两点:
一是继续鼓励和引导证券公司充实资本,积极推动打造航母级头部证券公司。
二是积极支持各类国有资本通过认购优先股、普通股、可转债、次级债等方式注资证券公司,推动证券行业做大做强。
建设航母级头部券商,对标的自然是高盛、大小摩等世界一流投行。
此前曾有北方某上市券商高管提出一个颇为大胆的构想:按照地域及股权关系进行大刀阔斧的整合,将头部十余家券商整合至3-5家,这样证券市场的集中度将大大提高,与国际投行的差距将明显缩小,同时不至出现行业垄断问题,维持齐头并进、充分竞争的行业环境。
具体而言,我国的主要券商都表达了国际化,做强做大的愿景。如
中信证券——“成为全球客户最为信赖的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中国投资银行”。
中信建投——“成为一家立足中国、放眼全球,具备综合优势的大型综合证券公司”。
海通证券——“成为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力的中国标杆式投行”
国泰君安——“成为根植本土、覆盖全球、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金融服务商”。
纵览各家头部券商的愿景和规划,其不可避免地存在大量同质化的现象。如果是“为了实现同一个目标”,“走到一起”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现在行情到了关键点,需要券商带头来激发。市场给予很大期望。从长期来看,可以关注龙头券商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另一方面,已经有部分券商已经被外资入股或者控股,如华鑫股份,方正证券,也值得重点关注。
【后市策略】
一、底部区间多震荡,行情反复,因此操作上,建议多做长期打算,将时间拉长,选择优质标的做中长线投资。
二、瞄准市场主线科技,券商,大消费,核心是新基建下的5G建设、新能汽车、数据中心建设,它们弹性更好,疫情也不改变科技成长的趋势,估值泡沫的逐步挤压给予了较好的配置机会。
三、调整心态,拥抱行情,仓位配置不低于6成。
长线投资:大金融(优质券商)、科技(5G,新能源车,芯片,云计算,操作系统)
中线投资:基建、优质消费股,疫情概念股
风险提示:大股东减持、商誉风险、ST风险(重点)
作者:刘宝庆 投资顾问
执业证书编号:A1130619110001
时间:2020年04月23日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具体操作建议,据此操作盈亏自负、风险自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