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A股是颠覆式的。最为鲜明的特征,是2017年白马股表现抢眼,回顾A股史上,每次抱团取暖,最终都是曲终人散。茅台成了消费升级的最大受益者,2018年会不会成为A股首只上千元的股票?2017年陆股通带来的北上资金,成为推动A股上涨的重要力量,也是主力进退的重要风向标,2018年的悬念在MSCI,今年会给市场带来多少增量资金……我们搜集整理这八大悬疑,看A股会给出怎样的答案。
1、MSCI会带来多少“洋”资金?
2017年10月24日凌晨,MSCI明晟发布纳入A股的指数MSCI China A Inclusion Indexes,这是2017年6月20日A股被宣布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后,又一步新进展。2018年,对于A股的国际化进程尤为重要。我们再来看一下2018年A股国际化时间表:
2018年第一季度,MSCI明晟发布详细的A股纳入文件;2018年6月1日,按照2.5%的纳入因子将A股正式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中;2018年9月3日,将A股的纳入因子提高到5%。A股纳入MSCI指数,意味着对外开放程度逐渐加深。短期影响偏积极,更多影响在长期。长期看,海外投资对A股参与度进一步提升,市场风格将更为理性化。最为关键的是,MSCI指数会为A股注入源源不断的资金。
中金公司王汉锋:MSCI将于2018年6月正式将A股纳入其指数体系。虽然QFII/RQFII已经运行多年,互联互通机制也让更多海外投资者可以投资A股,但综合韩国和中国台湾的历史经验来看,加入MSCI指数体系有望加速A股国际化的进程,进而对市场投资者结构、交易风格、产品生态产生深远的影响。尽管过程不会一蹴而就,但中长期进出中国的资本双向流动均将不断扩大。结合更新后的纳入名单和MSCI公布的全球跟踪其指数的资产规模,静态估算2018年MSCI纳入A股带来的资金流入规模在150~200亿美元左右(包含主动和被动型资金),即每一步实施将带动75~100亿美元的流入。具体流入规模与未来增长环境,市场预期等因素相关。
中银国际证券:A股加入MSCI后,带来的短期增量资金近800亿人民币,从初始纳入5%到最终全部纳入仍需较长时间。中长期来看,A股全面纳入后带来的海外资金流入规模静态估计约1800亿美元,被动资金134.5亿美元,动态估计约2969亿美元,被动资金221.85亿美元。此外,A股入摩在中长期将会带来较大规模的海外资金流入,推动全球对中国资产的配置,由此将提高对人民币的需求,从而平衡资本流出,稳定人民币汇率。
2、2018年会有多少增量资金?
股市涨跌与资金流动相生相长,牛市资金流入,熊市资金流出,资金进出平衡则为震荡市。由此可见,资金进出则是掌握股市牛熊的关键,海通策略荀玉根给出了一组数据让市场较为振奋:预计2017全年资金净流入223亿元,而2018年A股将有3300亿增量资金,相对2017年资金流入有明显增加。具体来看:
2018年总体来看,机构投资者和居民养老型资金(公募基金、保险、社保、养老金、银行居民养老型资金)预计合计带来增量资金约5100亿,外资有望给A股带来约3000亿增量资金,融资余额预计增加900亿,资金流出(IPO、产业资本减持、交易费税)合计约5700亿,预计2018全年资金净流入在3300亿左右。
3、A股会有仙股出现吗?
先来看一下仙股的定义:仙股之说,最初源于香港的股市,“仙”(仙:cent)的音译是香港人对英语“cent”(分)的译音。仙股就是指其价格已经低于1元,因此只能以分作为计价单位的股票。回顾2017年A股市场,还未曾出现股价低于1元的股票,*ST海润创下了2017年A股股票最低价——1.07元。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29日,28只股票股价低于3元,4只股票低于2元,以*ST公司为主,分别是*ST海润、*ST锐电、*ST新亿、中弘股份。
4、半天或全天不交易的股票会出现吗?
据统计,日均成交额低于1000万的个股,在2017年前4个月从未出现过,2017年5月份仅1只股票日均成交额低于1000万。进入2017年11月份,日均成交额低于1000万的个股开始增多,数量多达17只。2017年12月份这一数据更为惊人,多达113只个股日均成交额低于1000万。
注:统计范围剔除2017年上市新股以及每月交易日不足10个的股票
曾几何时,个股流动性危机对于A股市场来说,还是一个极为陌生的话题。2017年伴随着蓝筹股崛起、小盘股失去稀缺性,个别股票流动性危机正在上演,大市值蓝筹股拥有更活跃的交易量,而一些中小市值个股的交易量不断降低,甚至出现日均交易不足500万元、半个小时没有一次成交的“奇观”。
零成交在A股市场算是一大“奇观”,但是在其他股票市场来看,零成交并不是什么稀奇事儿。以港股市场为例,2017年12月29日,日成交量不足5000股的股票共有24只,其中亲亲食品(01583.HK)全天仅成交了100股。在A股“港股化”的论调中,2018年A股个股流动性危机是否会继续,让我们拭目以待。
5、新股上市数量会超过2017年的436家吗?
数据显示:2017年两市共迎来436家新上市公司(剔除招商公路和上海环境),这一数据创下了A股市场历史新高。相比2016年的227家增长92.07%;融资规模2301亿元,相比2016年的1496亿元增长了53.81%。
市场人士表示,高标准、严要求的趋势下,IPO通过率低于以前可能是未来的常态。尤其是以2017年10月份为界,第十七届发审委履职之后,IPO的发审通过率大幅下降,从2017年前三季度的83.04%下降至第四季度的57.77%,否决率更是较前三季度增长近三倍,达到36.66%。普华永道预计,鉴于新成立的发审委的上市审核倾向更为严格的趋势,2018年全年A股IPO为300-350宗,融资规模为1800-2000亿元。
6、选基还会优于选股吗?
先来看看中信证券给出的一组数据:
个人如果在2017年年初随机购买一只A股个股并持有到12月27日,那么只有30%的概率获得正收益,预期收益率是-17.7%(不考虑分红)。但是,如果同样在年初选择申购一只股票基金,持有到12月27日,那么其有75%的可能获得正收益,预期的净值回报率是10.1%。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这种个人与机构的收益率的差异源于2017年A股鲜明的风格分化,以及机构们紧密抱团蓝筹和白马的选择。这也导致了“基民”们的财富效应高于“股民”。不过,回顾A股史上,每次抱团取暖,最终都是曲终人散。机构抱团何时松动,选基是否还能优于选股,2018年的A股市场将为大家揭晓。
7、贵州茅台股价会上1000元吗?
酒喝不炒!?2017年的贵州茅台从股价到酒价,都是当仁不让的明星。2017年倒数第二个交易日,股价大涨8.21%,报收于718.69元,创历史第二高收盘价,盘中最高价为719.9元,与719.96元的历史最高价也仅差6分钱。
进过近两日的调整,贵州茅台股价依然站在700元上方,就市值来看,贵州茅台市值接近9000亿元,距离万亿市值仅差一个多涨停,万亿市值是什么概念,贵州省2016年GDP是1.1万亿。
回头来看,2017年贵州茅台在质疑声和赞赏声中,股价不断创出新高。如今股价已经突破700元,成为两市第一只也是唯一一只股价超过700元的股票。作为两市股王,贵州茅台在2018年会不会成为A股首只股价上千元的股票,值得期待。
8、万亿市值俱乐部还会再添新成员吗?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29日,A股市场中万亿市值俱乐部共有3“会员”,分别是工商银行、中国石油、农业银行,而在2017年初,万亿市值俱乐部仅2名成员,分别为工商银行、中国石油。
经过2017年的翻倍行情,贵州茅台市值已从年初的4197.58亿增长至8761.85亿,距离万亿市值俱乐部已经不远。此外,万亿市值俱乐部门外还有中国银行,2017年底市值也超过了8000亿元。
总体来看,2017年市值增加上千亿的股票共有16只,分别是工商银行、贵州茅台、中国平安、招商银行、农业银行、海康威视、顺丰控股、美的集团、五粮液、中国人寿、中油资本、上汽集团、中国神华、格力电器、中国银行、万科A。
综合整理自:券商中国、和讯网、Wind资讯
声明:部分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删除;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鲁召辉论财富】
微信号:qifu1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