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新闻】
1、人民银行发布一季度金融数据: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10.1%,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85万亿元,同比多增1.16万亿元。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1.08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7.25万亿元。
2、人民日报:要顺应消费升级趋势,积极扩大居民消费,合理增加公共消费。要发挥好有效投资在稳增长中的关键作用,合理扩大有效投资规模,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加快建设一批重大项目。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等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
3、上证报:本周,将公布第一季度GDP、3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月固定资产投资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重磅数据。国家统计局还将就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机构认为,上述经济数据出炉将是市场短期面临的“最后扰动”,此后的政策定调预计会更加明朗。
点评:从3月各项数据来看、数据大幅度好于预期,这是复工、政策传导的结果,但是当前核心还是扩大内需,进行改革。同时一季度业绩整体下滑也是当前股市低迷本质原因,但是股票是一种预期,一切都会在走势反应,不管是创业板前期回调还是主板筑底,对于一季度报业绩下滑有所反应,随着本周GDP的公布、盘中震荡是不可避免的,整体是一个下幅度下滑状态,在底部区间大家一定一定不要追涨杀跌,当前经济修复根本是扩大内需。以5G为代表新基建是当前投资根本。
【热点题材】
1、“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方案发布 互联网医疗迎来拐点式发展机遇
点评:自2月以来,需求方、服务方和支付方三者协同,通力推进,互联网医疗行业真正的变革,迎来拐点式发展机遇。疫情过后,卫生信息化投资加大;电子病历、互联互通评级持续推进;医共体建设铺开。在上述三大趋势作用下,医疗信息化行业将持续保持高景气。
2、扩大有效投资补短板 生态环保领域增长十分明显
点评:3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再提前下达一批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扩大有效投资补短板。2020年生态环保类专项债已完成招标金额是2019年完成量531.24亿元的近三倍,增长十分明显。2020年已披露的生态环保类新增专项债中,投向水务的新增专项债金额总计为1128.48亿元,占全部生态环保专项债的64.61%,将对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形成良好的投资拉动效应。
3、上海:近期将发布《促进在线新经济行动方案》
点评:人工智能的无人工厂中,所有工作都由计算机控制的机器人、数控机床、无人运输小车和自动化仓库来实现,人员无需直接参与流水工作,可以极大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工成本。分析认为,疫情来袭下无人工厂是长期趋势,通用制造业复苏逐渐明朗化。
【社融数据】
2020年4月10日,央行发布2020年3月金融信贷数据,社融数据全面向好。
1、3月新增社融5.16万亿,比2019年3月同比多增2.2万亿,也大幅好于此前主流机构预期的3-4万亿水平。
2、3月新增贷款2.85万亿,比2019年3月同比多增1.16万亿,也高于此前主流机构预期的2万亿。
第三,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上升1.3个百分点至10.1%,创近三年新高,高于此前主流机构预期的8.8%。
总结:
1、3月新增社融打破了今年1月份刚刚创下的历史最高纪录,社融存量增速从10.7%左右跳升至11.5%。具体来看,同比多增的2.2万亿中,有1.1万亿是企业信贷、0.6万亿是企业债券(直接融资)、0.3万亿是地方政府债券,企业和地方政府是3月社融大增的主力。
2、社融数据是一项反映社会综合融资需求的数据,是宏观经济核心前瞻性指标,3月社融数据的全面向好有一定的积极指示意义。
3、当前社融向好是经济向好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也就是说社融大增只是只能说明经济企稳,当前经济修复的关键在于扩内需,重点还是在新基建上。
【CPI与PPI】
对于CPI数据已经在上周五解读:
3月PPI跌幅再次扩大,从2月-0.4%下跌至-1.5%,主要是受疫情影响需求大减,叠加油价大跌,总之通缩压力明显加大。
全球经济陷入新一轮衰退,大宗商品的价格会持续低迷,PPI可能仍将进一步下行。
从3月各项数据来看、数据大幅度好于预期,这是复工、政策传导的结果,但是当前核心还是扩大内需,进行改革。同时一季度业绩整体下滑也是当前股市低迷本质原因,但是股票是一种预期,一切都会在走势反应,不管是创业板前期回调还是主板筑底,对于一季度报业绩下滑有所反应,在新一轮周期发展之下,改革、升级是根本,未来10-20年经济下滑是必然,但是转型成功了、无风险利率下来、企业盈利了股市牛市就来了,改革根本就是转型升级,科技是核心驱动,5G是驱动核心因子。
【后市策略】
一、牛市底部、未来2-3年将是A股春天、投资摆钟应该从现金、债券向股市过渡,当前处于牛市第二阶段底部震荡时期。
二、整体投资方向:硬核科技分批低吸布局与券商被动配置
三、当前投资观点,消费与老基建拉动经济,新基建(5G、新能源、特高压)推动科技转型。
四、当前A股处于牛市底部估值区间,站在新一轮的科技周期之上,科技将引导这一波结构性牛市到来。
五、当前在估值底部,并且本周就要公布一季度GDP,盘面震荡在所难免,在底部区间大家一定不要追涨杀跌,把握核心科技主线,分批低吸硬核科技。
长线投资:大金融(优质券商)、硬核科技(5G与新能源汽车——新基建)(核心)
中线投资:基建(传统机械与水泥板块)
风险提示:操作不对称风险、ST风险(重点)、一季度报大幅度下滑风险
投资顾问:伍海量
执业证书编号:A1130619100001
时间:2020年04月13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具体操作建议,据此操作盈亏自负、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