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新闻】
1、外围股市:昨天香港恒生指数上涨1.38%,亚洲股市普涨,隔夜欧洲股市普涨,美股再度高开,市场进入相对强势状态。
2、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完善股票市场基础制度。
3、国际要闻:美联储表示,要采取新措施并提供高达2.3万亿美元的贷款以支持经济。
点评:欧美股市多数反弹20%以上,进入技术性牛市,而隔夜中央再度释放大利好,的确提振市场信心,但是A股已经反弹到压力位,高位出利好理应小心。
【热点题材】
1, 据媒体报道,固态锂电池技术公司“辉能科技”宣布完成近亿美元D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中银投资和一汽产业基金。
点评:固态电池与传统锂电池相比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同时拥有更大的功率和更长的使用时间,是下一代锂电池发展的大趋势。随着巨头纷纷入局,将推动技术突破加速,产业化应用有望提前。
2,据媒体4月9日消息,支持华为Hicar的汽车车型已基本确定,目前已进入最后调试阶段,今年有望推向市场。
点评:华为HiCar生态合作伙伴已经超过30家车厂,包括奥迪、一汽、广汽、北汽、奇瑞、江淮等车企已经加入,合作车型超过120款。得润电子控股子公司Meta与华为有合作,双方共同推动车联网领域的发展,提供端到端的车联网UBI解决方案。
3,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9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多部门透露出促进汽车消费的组合政策。
点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离不开充电设施的支撑,目前一些充电设施建设项目已陆续开工,预计今年全年能够完成投资100亿元左右。相关龙头公司值得关注。
【中央再放大招,信息量很大】
昨天,中央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为应对疫情国家可谓千方百计。其中涉及到股市、债市、存贷款基准利率、人民币汇率、还有放开放宽城市落户的相关政策,信息量超级大。
离我们股民比较近的大致有:
一是土地要素方面,鼓励盘活存量用地,深化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等;
二是劳动力要素方面,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等;
三是资本要素方面,改革完善股票市场发行、交易、退市等制度,鼓励和引导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推动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证券民事诉讼制度等;
四是技术要素方面,提到了数据也是技术,要推动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车联网、物联网等领域数据采集标准化等。
意思是,要让土地流转更灵活,户籍政策更放宽,股市管理更严格,科技运用更犀利。简而言之:要通过市场化引导而不是行政化指令的方式,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分配、更好利用。
疫情当前,全球各国经济压力都很大,本次高层的很多政策都是着眼、有利于长远的一些东西。
这当然是利好,也可以理解为中央应对疫情放了大招,对股市终归是好事一件。
最近美股自3月23日触底反弹以来,3周时间从最低点已经反弹30%。 按照通常说法:一段时间如果指数下跌超过20%,就算进入技术性熊市;一段时间如果指数上涨超过20%,就算进入技术性牛市。简直把股市牛熊转换也玩成了电风扇。
显然,这种所谓“技术性牛熊”的判断,有很大缺陷。一般判断方法是:年线(250日均线)、日成交金额,或者看指数重要低点是不是在逐渐抬高。这些更准确一些。
现在,上证50、沪深300和上证指数均在年线下方,创业板指、中证500、中小板指和深证成指在年线上方;沪深两市日成交金额相对较低;据此:大市偏震荡,小指数这边可以略微看多。虽有利好,但还不到激进的时候。
【后市策略】
操作策略:疫情本来是短期突发事件,但是由于疫情在全球蔓延扩散,而且目前还没有出现拐点,外围欧美股市连续出现大幅调整,A股也没有独善其身,市场情绪降至冰冷,成交量减少,人气退潮,最低再次来到2600点附近,A股10年原地卧倒不动,低估值优势无需多言,站在长期的角度看,就是价值洼地。上周已经有外资开始流入,虽然金额不大,但是也是积极信号。
因此,市场回调,实质是给投资者机会,各级高层部门积极释放政策利好,助力市场表现。建议投资者趁回调低吸,作长远打算,深挖潜力股,但行情处于过渡阶段,仓位需适度控制,杜绝激进操作,保存实力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长线投资:大金融(优质券商)、硬核科技(5G,新能源汽车,芯片,云计算,软件)
中线投资:RCS板块,黄金板块,医药医疗
主题投资:食品,C2M,数字货币
风险提示:大股东减持、商誉风险、年报不及预期
投资顾问:刘宝庆
执业证书编号:A1130619110001
时间:2020年04月10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具体操作建议,据此操作盈亏自负、风险自担